電子發(fā)燒友網綜合報道 液冷技術作為應對高熱流密度散熱需求的重要手段,主要分為接觸式與非接觸式兩種類型。接觸式液冷通過冷卻液體與發(fā)熱器件直接接觸實現散熱,涵蓋浸沒式和噴淋式液冷等方案;非接觸式液冷則是冷卻液體與發(fā)熱器件不直接接觸,冷板式液冷便是其中典型代表。
冷板式液冷方案解析
冷板式液冷采用微通道強化換熱技術,散熱性能極高,行業(yè)成熟度也處于領先水平。它通過由銅鋁等導熱金屬構成的封閉腔體——液冷板,將發(fā)熱器件的熱量間接傳遞給循環(huán)管路中的冷卻液體,再由冷卻液體帶走熱量。
冷板式液冷系統(tǒng)主要由冷卻塔、CDU、一次側&二次側液冷管路、冷卻介質、液冷機柜組成。其中,液冷機柜內包含液冷板、設備內液冷管路、流體連接器、分液器等部件。其散熱原理為:液冷板與芯片貼合,芯片設備熱量通過熱傳導傳遞到液冷板,工質在CDU循環(huán)泵的驅動下進入冷板,在液冷板內通過強化對流換熱吸收熱量后溫度升高,高溫工質通過CDU換熱器將熱量傳遞到一次側冷卻液,溫度降低的低溫工質再進入循環(huán)泵,一次側冷卻液最終通過冷卻塔將熱量排至大氣環(huán)境。
依據冷卻液在吸收或釋放熱量過程中是否產生氣液相轉化,冷板式液冷可分為單相和兩相兩種。單相冷板式液冷通過液冷板將發(fā)熱器件的熱量間接傳遞給二次側冷卻液,二次冷卻液在設備吸熱和CDU放熱過程不發(fā)生相變。根據液冷板覆蓋范圍,又可分為局部液冷和全液冷。局部液冷通常僅覆蓋高功耗器件,帶走設備70%左右的熱量,剩余30%熱量仍需通過機房空調或液冷背門以風冷的形式帶走;全液冷則需根據通信設備硬件架構和結構布局定制化設計液冷板,以覆蓋所有發(fā)熱器件。單相冷板式液冷技術對通信設備和機房基礎設施改動較小,技術成熟度高,已成為滿足芯片高熱流密度散熱需求、提升數據中心能效、降低總體擁有成本(TCO)的有效方案。
兩相冷板液冷系統(tǒng)架構與單相液冷板液冷相似,不同的是二次側冷卻液在設備內通過液冷板吸熱發(fā)生汽化,在CDU內冷凝為液態(tài),充分利用了冷卻液的相變潛熱,綜合散熱能力更強,可達300W/cm2以上,能夠滿足超高熱流密度散熱需求,但現階段技術成熟度仍較低,相關產業(yè)鏈還有待完善。
液冷板相關企業(yè)動態(tài)
在液冷板領域,眾多企業(yè)積極布局。凌云工業(yè)取得電動汽車電池包液冷板專利,其設計的液冷板通過凸槽和凹槽的配合,在液冷板上板和液冷板下板之間形成若干組分別與進液口、出液口連通的縱向長直流道,提升了液冷板換熱效果。
AI驅動正推動著液冷技術持續(xù)迭代。由于AI新平臺功耗或高達2000W以上,現有散熱方案無法應對,英偉達要求供應商開發(fā)全新“微通道水冷板(MLCP)”技術,單價是現有散熱方案的3至5倍。不過,MLCP作為新興技術,液體滲透率和量產良率風險仍處于較高水平,距離量產至少還需要3至4個季度。
英偉達供應商Boyd(寶德)近日宣布,已向超大規(guī)模數據中心交付五百萬塊液冷板。該公司主營業(yè)務為設計和批量生產液冷板,以滿足高性能AI計算和數據中心架構直接冷卻需求,但其并未言明這五百萬塊液冷板具體客戶。
毅昌科技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液冷板主要應用于儲能、動力電池、整車控制器上,且已成功布局充電樁領域,相關產品已實現量產,不過目前尚未布局算力、氫能源領域。
隨著數據中心、電動汽車等領域對散熱需求的不斷提升,液冷板技術將持續(xù)發(fā)展,相關企業(yè)也將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
冷板式液冷方案解析
冷板式液冷采用微通道強化換熱技術,散熱性能極高,行業(yè)成熟度也處于領先水平。它通過由銅鋁等導熱金屬構成的封閉腔體——液冷板,將發(fā)熱器件的熱量間接傳遞給循環(huán)管路中的冷卻液體,再由冷卻液體帶走熱量。
冷板式液冷系統(tǒng)主要由冷卻塔、CDU、一次側&二次側液冷管路、冷卻介質、液冷機柜組成。其中,液冷機柜內包含液冷板、設備內液冷管路、流體連接器、分液器等部件。其散熱原理為:液冷板與芯片貼合,芯片設備熱量通過熱傳導傳遞到液冷板,工質在CDU循環(huán)泵的驅動下進入冷板,在液冷板內通過強化對流換熱吸收熱量后溫度升高,高溫工質通過CDU換熱器將熱量傳遞到一次側冷卻液,溫度降低的低溫工質再進入循環(huán)泵,一次側冷卻液最終通過冷卻塔將熱量排至大氣環(huán)境。
依據冷卻液在吸收或釋放熱量過程中是否產生氣液相轉化,冷板式液冷可分為單相和兩相兩種。單相冷板式液冷通過液冷板將發(fā)熱器件的熱量間接傳遞給二次側冷卻液,二次冷卻液在設備吸熱和CDU放熱過程不發(fā)生相變。根據液冷板覆蓋范圍,又可分為局部液冷和全液冷。局部液冷通常僅覆蓋高功耗器件,帶走設備70%左右的熱量,剩余30%熱量仍需通過機房空調或液冷背門以風冷的形式帶走;全液冷則需根據通信設備硬件架構和結構布局定制化設計液冷板,以覆蓋所有發(fā)熱器件。單相冷板式液冷技術對通信設備和機房基礎設施改動較小,技術成熟度高,已成為滿足芯片高熱流密度散熱需求、提升數據中心能效、降低總體擁有成本(TCO)的有效方案。
兩相冷板液冷系統(tǒng)架構與單相液冷板液冷相似,不同的是二次側冷卻液在設備內通過液冷板吸熱發(fā)生汽化,在CDU內冷凝為液態(tài),充分利用了冷卻液的相變潛熱,綜合散熱能力更強,可達300W/cm2以上,能夠滿足超高熱流密度散熱需求,但現階段技術成熟度仍較低,相關產業(yè)鏈還有待完善。
液冷板相關企業(yè)動態(tài)
在液冷板領域,眾多企業(yè)積極布局。凌云工業(yè)取得電動汽車電池包液冷板專利,其設計的液冷板通過凸槽和凹槽的配合,在液冷板上板和液冷板下板之間形成若干組分別與進液口、出液口連通的縱向長直流道,提升了液冷板換熱效果。
AI驅動正推動著液冷技術持續(xù)迭代。由于AI新平臺功耗或高達2000W以上,現有散熱方案無法應對,英偉達要求供應商開發(fā)全新“微通道水冷板(MLCP)”技術,單價是現有散熱方案的3至5倍。不過,MLCP作為新興技術,液體滲透率和量產良率風險仍處于較高水平,距離量產至少還需要3至4個季度。
英偉達供應商Boyd(寶德)近日宣布,已向超大規(guī)模數據中心交付五百萬塊液冷板。該公司主營業(yè)務為設計和批量生產液冷板,以滿足高性能AI計算和數據中心架構直接冷卻需求,但其并未言明這五百萬塊液冷板具體客戶。
毅昌科技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液冷板主要應用于儲能、動力電池、整車控制器上,且已成功布局充電樁領域,相關產品已實現量產,不過目前尚未布局算力、氫能源領域。
隨著數據中心、電動汽車等領域對散熱需求的不斷提升,液冷板技術將持續(xù)發(fā)展,相關企業(yè)也將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fā)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guī)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Gems亮相2025中國國際液冷技術創(chuàng)新發(fā)展論壇
在2025中國國際液冷技術創(chuàng)新發(fā)展論壇上,申泰柯旗下Gems sensors&controls與Setra Systems憑借在液冷核心部件領域的創(chuàng)新,榮獲匠心杯-液冷核心部件卓越貢獻
液冷技術在儲能領域即將全面開花
電子發(fā)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近期,南都電源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中回答相關提問時透露,隨著數據中心、儲能系統(tǒng)等對散熱效率、功率密度和空間利用率要求的不斷提高,液冷技術已經成為行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公司
激光焊接技術在焊接液冷板工藝中的應用
液冷板作為電子設備、新能源汽車電池組及高功率器件散熱的核心部件,其制造工藝對焊接質量要求極為嚴格。激光焊接技術憑借其高精度、低熱變形和優(yōu)異密封性等特點,在液冷
市場需求呈現爆發(fā)式增長,液冷技術材料創(chuàng)新和產業(yè)格局
電子發(fā)燒友網報道(文/李彎彎)近年來,液冷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突破傳統(tǒng)應用邊界。液冷技術已不僅局限于GPU服務器,近期博通已將液冷引入交換機設
中金:看好國產液冷鏈的替代機遇
),2025-2032CAGR 33.2%;基于英偉達液冷需求測算,液冷板、CDU細分市場需求較大。 中金公司在研報中表示,在海外算力開支持續(xù)提升、算力芯片及液冷方案持續(xù)迭代升級下,A
曙光數創(chuàng)如何推動液冷技術落地
此前,7月15日至17日,亞洲數據中心峰會暨展覽會2025香港站如期召開。在“液冷技術落地與‘雙零行動’”圓桌論壇上,曙光數創(chuàng)副總裁兼CTO張鵬與全球計算聯(lián)盟 (GCC)CTO苗福友、普洛斯(GLP
易飛揚浸沒液冷延長器與硅光液冷光模塊主題研究 ——液冷光互連技術的數據中心革命
需求。據IDC預測,到2027年,全球液冷數據中心市場規(guī)模將突破20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CAGR)達25%。
1.2 液冷技術成為主流
? 浸沒式液冷:直接接觸冷卻,PUE可低
曙光數創(chuàng)推出液冷數據中心全生命周期定制新服務
在AI 算力爆發(fā)式增長的當下,液冷技術已成為數據中心突破散熱瓶頸、支撐高密度算力的必選項。但液冷服務落地面臨著多重挑戰(zhàn):服務器選型難匹配、設計院經驗與液冷需求脫節(jié)、
英特爾引領液冷革新,與殼牌共筑數據中心高效冷卻新范式
IT運維人員正在積極尋找高效、可擴展且可持續(xù)的散熱方案。其中,液冷技術因其卓越的散熱效果而備受青睞,據Dell’Oro Group1預測,到2028年,企業(yè)在液冷方面的投入將占數據中心散熱管理收入的36%。然而,盡管浸沒式
寧暢亮相2025中國數據中心液冷技術大會
日前,2025中國數據中心液冷技術大會在杭州落下帷幕,國內主流數據中心與液冷技術企業(y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液冷深融合”話題。
施耐德電氣即將亮相2025中國數據中心液冷技術大會
以“液冷深融合”為主題,由CDCC與益企研究院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數據中心液冷技術大會即將召開。會上將匯集多方數據中心行業(yè)的資深專家、研究學者與技術大咖,就數據中心發(fā)展與
關于液冷技術的三個誤讀
。 相關研究表明,當芯片TDP(Thermal Design Power,散熱設計功耗)超過350W時,風冷逼近極限,液冷呼之欲出。液冷目前在我國的整體滲透率約為10%,業(yè)內認為,預計未來3至5年,液冷行業(yè)有望保持30%以上的年
引領液冷技術潮流,維諦技術(Vertiv)冷板液冷解決方案榮膺行業(yè)年度大獎
AI應用加速爆發(fā)、計算形式不斷演進、GPU持續(xù)飛速放量、智能算力需求猛增,液冷正帶動熱管理的全面革新!維諦技術(Vertiv)基于對需求場景的深刻洞察,結合全球應用經驗及研發(fā)優(yōu)勢,在液冷領域不斷取得

液冷板:液冷技術的關鍵角色
評論